分類
家長園地

勿讓幼兒過分依賴使用電子學習 多元化學習更有助提升興趣

家長錦囊

9 月 2022

撰文:課程發展總監梁嘉敏小姐

 

疫情下,坊間有琳瑯滿目的教學動畫或網上兒童節目供家長選購,很多家長亦會下載不同平板電腦程式給小朋友使用,希望他們可以在互動或富趣味性的畫面和聲音中學習。究竟哪些動畫和應用程式對小朋友的學習有好處呢?父母使用多媒體幫助小朋友學習時又應該注意甚麼事項呢?

 

根據年齡使用電子學習的時間

 

在幼兒時期,由於負責統籌五官的腦部區域正急速發展,筆者不建議 0 至 2 歲的小朋友經常或過分依賴使用電視或平板電腦學習。這是因為電視或平板電腦的影像均在極高頻閃動,幼兒的眼睛及腦袋會在不自覺下不斷接收刺激,久而久之,視覺刺激便成為了習慣,大腦發展也受到影響,導致專注力下降。

 

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看電視玩 iPhone 時很專心的,反而看書便沒有心機了,所以我買很多學習性的動畫給她看。」家長可有想過,如果眼睛和腦袋都習慣了不斷受刺激,相對靜態的東西如書本和老師的講解便自然地變得沒有趣味了,如果您還繼續讓幼童依賴豐富的畫面來學習,將來總有一天他們需要面對書本學習的時候那怎麼辦呢?

2 歲以上的幼兒由於腦部發展較為成熟,所以家長可有限度的讓 2 歲以上的孩子使用電視和電腦來學習。而時間也應該由每天不超過 15 分鐘為起步點,年紀大一些可以看多一點。因為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電腦或電視的高頻閃動對腦部發展的影響會相對地減低。

 

建議使用多學習模式

 

雖然顯示屏對兒童的專注力有影響,筆者並不認為使用電視和電腦學習沒有可取之處。多媒體或電腦程式可以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小朋友更喜歡學習,學得更快更多。不過小朋友除了利用互動性高的多媒體來進行學習,他們亦需要適應其他互動性較低的學習模式如圖書和單向式的講解等,並從中尋找學習的趣味。

家長應該為子女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如帶子女上圖書館、跟子女玩一些益智遊戲、到博物館參觀,往自然教育徑散步,甚至在餐廳時教子女閱讀英語的菜單等等,令子女多嘗試不同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從而尋找學習的樂趣。

分類
家長園地

幼兒耐性低 學習等待的重要

家長錦囊

9 月 2022

撰文: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前校長伍家珍女士

幼兒的耐性總是較低,難以容忍等待。自我控制能力是一個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與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建構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個體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

「媽媽,我現在就要到公園去,現在就去,我不要等啊!」為甚麼「等待」對幼兒來說這麼困難?為甚麼當父母在打電話、在超市購物排隊或為客人準備飯菜時,兒童的耐性總是這麽低呢?

 

等待是孩子成功的印記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歇爾教授進行了一個軟糖實驗。他把一群年約4 歲的孩子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子,然後給他們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軟糖,就只能吃一顆;如果 20 分鐘後再吃,將獎勵多一顆軟糖,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在米歇爾離開後,有些孩子已急不及待把糖吃掉;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作睡覺狀;也有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通過觀察,米歇爾發現有三分一的孩子馬上吃糖果,有三分一的孩子則一直等米歇爾回來,兌現額外獎勵後才開始吃,另外三分一的孩子一開始堅持,但後來卻忍耐不住放棄了等待。

米歇爾繼續追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直到他們高中畢業。追蹤研究的結果顯示,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缺乏自信,與同齡者相處不好;等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交際能力強、有主見且學業出眾。「等待者」較「不等待者」的考試成績平均高出 210 分。實際結果說明,能等待的那些孩子,其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就上述實驗,米歇爾提出了「延遲滿足」這個概念 ─ 能夠堅持等待就是能夠延遲滿足,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成人後較容易獲得成功。

讓嬰兒學習等待一會
忍耐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東西,但它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孩子學習忍耐前必須具備「估量、理解時間的能力」和「領會因果的能力」,然後我們才可以培養忍受挫折和延遲滿足的能力。

零至 18 個月的嬰兒只有兩三分鐘的忍耐力。即使如此,我們也必須讓新生嬰兒學會等待一會兒,鼓勵嬰兒忍耐是從簡單地告訴他開始的。當他聽到您的說話,他就會開始考慮稍後將出現甚麼,因此父母可以一方面為嬰兒預備他的需要,一方面用說話描述您為他預備了甚麼。當幾個月大的嬰兒聽到您的說話,他便會停止煩躁以此表明他已經懂得你的說話,因為語言聯繫著因果思維,所以它幫助嬰兒學會延遲滿足。

分類
家長園地

食早餐較聰明
甚麼早餐可以「醒腦醒晨」?

家長錦囊

9 月 2022

撰文:家營營養中心創辦人
           資深營養師 吳耀芬

開學了,小朋友上學前有沒有吃早餐呢?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原因,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但是各位家長要留意,原來早餐對小朋友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呢!

早前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原來早餐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重大影響。有每天吃早餐習慣的學生,考試成績較一般沒有吃早餐的學生高出5分之多。為甚麼吃早餐會令我們更聰明呢?

由於腦部需要血糖作為營養的吸收和消耗,但當我們的身體整晚處於沒有食物的狀態下入睡,身體已消耗了我們一整天的血糖。所以,我們更需要進食早餐以補充血糖,令我們的反應變得較快。家長可能會問,有甚麼早餐比較適合小朋友?

甚麼早餐可以醒腦醒晨

  1. 澱粉質的食物
    包括粥、粉、麵、飯、麵包和餅乾等,所以我們可以吃一件三文治、一碗通粉或米粉也可以;甚至飲牛奶、吃燕麥片或粟米片也沒有問題。
  2. 補充蛋白質
    由於蛋白質本身也可以讓我們的反應會快一點,例如雞絲含豐富的蛋白質,所以早餐可以選擇一碗雞絲湯米粉或雞絲湯通粉,或吃一份芝士蛋三文治,也可以幫助我們補充一天的需要。所以各位家長記得提醒小朋友,要吃了早餐才上學了!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晚晚尿床 非能自控?

家長錦囊

9 月 2022

撰文:姚怡超中醫師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和快,就算未必能勝人一籌,也不要落後於人。在醫學上,有個情況在「病」和「生理」之間,令父母和孩子都感到十分困擾。這就是「小兒夜遺尿」。

小兒夜間遺尿本是生理發展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到了 5 歲後仍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排尿而尿床,這便是問題。小兒夜遺尿可分為兩種: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是病理性的原因,例如脊椎柱裂等,或發育遲緩等。而繼發性則指孩子原本已得到控制能力,但是後來因某些原因而失控。最常見的原因,是無原因的發展遲緩。

藥物、理療、生活 三方配合
在中醫角度而言,尿液的生成與多個臟腑有關。其病因多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和肝經鬱熱。在臨床上,以腎氣不固為主。有別於成人的遺尿或小兒的繼發性遺尿,一般透過幾個月的治療,情況必會好轉。但是在治療上,必須配合藥物、理療和生活上配合。

中藥治療:以藥粉的桑螵蛸、益智仁、全櫻子、五味子、山藥、桑寄生為主

理療方法:針灸及按摩,以背部膀胱經和腎經為主

嚴格戒口:忌進食生冷食物和飲料,避免進一步傷害腎氣

食療:以合桃、茨實、淮山等佐膳或作甜品

睡前熱敷:每晚睡前可用熱敷背部膀胱經的腎俞穴,如果想效果更顯著,可用小茴香、白胡椒粒或花椒炒香炒熱後,再用布袋包裹熱敷。

原來,夜遺尿的情況並不罕見,而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完全康復。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順利過度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有可能影響他們的自尊心。所以,請正式找醫生檢查清楚此情況,才可真正幫助孩子。

分類
家長園地

返學喊唔停
如何減低幼兒對家長的依賴?

家長錦囊

9 月 2022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彭智華

開學季節,總會在學校門口聽到淒厲的哭聲,小朋友不願離開父母獨自上學,總令父母感到頭痛。初生嬰兒因為缺乏自我保護、求生和覓食的能力,所以日常生活必須依賴父母。這情況不只是在人類出現,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嬰兒,如狗、獅子、海豚等,也必須依賴父母生存。

隨著他們日漸長大,有些孩子能夠比較自立地生活,漸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然而有些幼兒的自立速度較慢。例如,有一些三、四歲的幼兒縱使父母仍在家裡,也不容許他們離開自己視線範圍內;有一些則不能獨自上遊戲小組或課外活動,否則會大叫大哭,更甚有些情況是即使媽媽在門外,孩子也不肯獨自上廁所。

為何幼兒會依賴父母?
為何幼兒會出現依賴的情況呢?當中可能是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較弱,不足以照顧自己;也有可能是出於心理上的因素,他們感到害怕或已經習慣依賴父母。其實家長可循序漸進地訓練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心態及習慣性,便可減少他們過度依賴自己。

循序漸進令幼兒能獨自脫去衣服
家長可從日常的衣食住行開始,培養幼兒能獨立生活,如在更衣時,可以由家長完全協助,改為幼兒需自行脫下褲子的部分,之後再按幼兒的進度,循序漸進地脫至膝頭,以至腳面,最後的目標令幼兒能獨自脫去衣服。

增加使用食具的力度
孩子吃飯時,最初是被動地由父母全程餵食,之後父母可捉住幼兒的手來進食,讓他們需要移動手臂,然後循序漸進地把捉住的部分變為手腕、前臂及手肘,令幼兒需漸漸增加使用食具的力度。

增加父母離開子女的時間及步行時間
子女在家中有父母陪伴時,可以嘗試父或母其中一方短暫離開幼兒視線,待幼兒適應後就可雙方一同離開,讓幼兒由其他人照顧。同時,家長也可因應幼兒的進度而增加離開的時間。

外出時,家長可以漸漸地減少抱幼兒的時間,要他們嘗試自己步行回家。由一直抱到回家,循序漸進地改為抱到在家門口落地、在電梯前落地、在地下大堂落地,回到屋苑後落地,逐漸增加幼兒步行的時間。

幼兒的慣性依賴是由家長導致
事實上,有些幼兒的慣性依賴是由家長導致的,家長對幼兒的照顧過分無微不至、過分遷就或是成長過程中給予過多協助等。有家長覺得幼兒的能力弱,甚麼都做不好,為免把事情搞砸便替幼兒完成大部分的事,甚至有家長因子女關愛依賴自己而感到成功。如情況持續的話,對幼兒日後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幼兒總有一天會脫離父母而自立,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家長要適當地放手,才可讓幼兒成長。坊間有不少有關幼兒成長及講解在每個年齡階段適當行為客觀準則的書籍,可供家長參考。